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调节剂来纠正免疫功能的失调,以达到治疗有关疾病的目的。抗原是诱发机体产生抗体的外来物质。抗体是由抗原刺激后山淋巴细胞分化增殖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、能与抗原特性性结合并具有多方面免疫功能的球蛋白,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,呈 “Y” 形,两支角为结合区域称可变区 V ,另一端为恒定区 C 。根据C区不同可分五类:IgG、IgM、lgF、IgA、lgD 。
免疫治疗常用的生物制品有:
- 人免疫蛋白,从人血中提取,可治疗风疹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;
-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,由疾病恢复期患者或超免疫动物的血清提取,如麻疹免疫球蛋白、腮腺炎免疫球蛋白等;
- 治疗用抗血清,从免疫动物采取,如狂犬病抗血清、破伤风抗毒素、肉毒抗毒素、气性坏疽抗毒素、白喉抗毒素等;
- 疫苗,有卡介苗、短小棒状杆菌疫苗;
- 其他,如转移因子、致敏淋巴细胞、胸腺素、干扰素等。
免疫治疗分为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。
免疫增强疗法的手段有:
- 重建缺陷的免疫系统或应用免疫应答产物,如用骨髓、胸腺等细胞移植,以重建免疫系统,注射丙种球蛋白、转移因子等,提高或恢复免疫功能;
- 加强抗原特异性刺激,注射抗原的同时辅以佐剂,如弗氏佐剂、矿物盐(磷酸铝、氢氧化铝、褐藻酸钙等)、双链核酸(多聚IC、多聚AU)、天然物质(内毒素、细菌、真菌等)以及皂素、左旋咪唑等。
免疫抑制疗法的手段有:
- 非特异性免疫抑制,包括胸腺切除、电离辐射、胸导管引流、服用抗代谢药、以抗淋巴细胞血清等使淋巴细胞灭活或清除;
- 特异性免疫抑制,在胚胎期或出生后不久注射抗原,在成年后注射被动抗体,或者同时使用抗原和免疫抑制剂,诱发耐受性;多次少量注射变应原,可使机体脱敏,缓解或去除致敏状态。单抗是指单个淋巴细胞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产生的单个抗体,将人体内癌细胞制成单克隆抗体,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和定位治疗·还可以与化疗、放疗及手术治疗相结合,或用于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及免疫缺陷病的治疗。对药物、农药、细菌内毒素、蛇毒等中毒的治疗,可采用单克隆抗体予以解毒。
抗体应用的领域主要在肿瘤、抗排斥反应、心血管疾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银屑病、病毒性感染、乙型脑炎、艾滋病等,FDA 批准的已有 10 多个。核酸疫苗的构建过程为:
抗原基因和载体→两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形成黏性末端→定向连接→转化或转宿主细胞→克隆筛选和鉴定→体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( COS 细胞)。
制备过程为:
工程菌扩增(含表达质粒,深层液体培养)→收集裂解细胞核质粒的抽提(煮沸法、 SDS 法、去污剂法)→质粒 DNA 纯化(离心去细胞碎片、酚除蛋白、氯仿去脂类、RNA 酶降解 RNA 、用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离心、聚乙二醇沉淀、柱色谱纯化)→质粒浓缩(乙醇沉淀)等。
抗体药物也存在一些缺陷,如异源性反应(人抗鼠抗体反应)、药物达到靶位量不足、作用不强等问题。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或途径有:
-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或改性抗体;
- 使用抗体片段,制备分子量较小的偶联物,提高其对毛纬1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及细胞间隙的穿透性;
- 利用高效弹头药物(化疗药,毒素,放射核素)制备单抗偶联物或融合蛋白,或采用双特异性抗体(活化免疫细胞);
- 寻找肿瘤增殖和转移必须的靶分子(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、ErbB2),提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。